Win7之家( m.airtaxifl.com):天下文章一大抄 教授攜反抄襲軟件很無奈
軟媒編輯評論:
俗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教授6年研發(fā)的反抄襲軟件,被學生用4招輕松破解,無奈,甚是無奈啊……
看新聞吧——
“反抄襲軟件沒用了,我目前還沒有好的辦法。非研究性的本科生論文干脆取消。”武大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沈陽直呼無奈。歷時6年,沈陽研究出“ROST反剽竊系統(tǒng)”,意圖遏制學術不端行為。去年,武漢多所高校都啟用了該軟件。沒想到一年過去了,“反抄襲”軟件遭遇了學生們五花八門的招數(shù)來“反反抄襲”,使這個軟件行將失效。
部分高校檢測本科生畢業(yè)論文
“聽師兄們說,他們當時寫論文容易多了。”武漢工程大學大四學生張然感慨說。自從聽說學?赡芤獙Ξ厴I(yè)論文進行檢測,他和同學都感嘆生不逢時。
去年,華中科大、華師、地大、武漢工程大學等先后啟用了檢測系統(tǒng),對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檢測,還有部分高校將檢測范圍擴展到了本科生。武漢工程大學在啟用該系統(tǒng)時,曾對往屆畢業(yè)生的論文進行試檢,30篇論文里查出6篇有不同程度的抄襲。
“我的老師就曾說過,一篇論文中能有40%是自己的思想就不錯了。一個本科生哪有那么多創(chuàng)新的思維。”張然無奈地說,不管學校如何檢測,他也很難寫出完全原創(chuàng)的文章。 為了順利畢業(yè),這只能逼迫他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去“作假”。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像張然這樣破解軟件‘抄近道’的同學還有很多。還有不少人在網(wǎng)上交流‘心得’,他們通過多次的試驗積累了四種成功的經(jīng)驗,同學稱它為‘民間四法’。”一位高校輔導員介紹。
“民間四法”招招“致命”
逐句改寫。金梅(化名)是武漢某獨立學院的大四學生。她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改頭換面。先找一大堆參考資料,從中間挑選出自己要用的內(nèi)容,再精心的拼湊。最關鍵的是最后一步,把全文的語句從頭到尾修改一遍,使每句話意思一樣,但換了很多同義、近義詞。
翻譯國外論文。如果金梅的方法算是低成本操作,那么大四女生王琳璐(化名)的方法就是高科技了。目前高校使用的“反剽竊”軟件所用的論文庫都是基于中國論文庫,所以跨語言的抄襲是檢測不出來的。英語底子不錯的王琳璐決定直接“抄”國外論文。
漢英互譯。“老師用軟件反抄襲,我也用軟件來破解。”武科大中南分校陳明將幾篇論文剪切嫁接后,成了自己的文章。為了不讓檢測系統(tǒng)查出,他把論文用金山詞霸等翻譯軟件翻譯成英文,再將翻譯好的英文用翻譯軟件翻回中文。很多地方說法都不同了。
交費“試測”。雖然“抄襲”新招層出不窮,但在采訪中,還是有很多學生擔心自己的論文通不過檢測。有精明商家開始在網(wǎng)上提供收費“論文檢測服務”。記者登錄淘寶網(wǎng),輸入“論文抄襲檢測”后,馬上就出現(xiàn)了幾百家提供該服務的賣家,其中最多的一家,一個月就賣出了100多次。賣家告訴記者,購買的學生遍布全國,只需支付300元,他就會為你的論文出具詳細的測試報告。只要按他說的進行修改,就一定會順利過關。
“ROST反剽竊系統(tǒng)”發(fā)明者沈陽——目前我也沒辦法
“反抄襲”軟件有這么多辦法可以“破解”,是否需要對系統(tǒng)進行改進?昨日,記者就此專訪了“ROST反剽竊系統(tǒng)”發(fā)明者——武大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沈陽。
沈陽認為,大多數(shù)學生所使用的反作弊抄襲辦法是從英漢雙語翻譯來進行突破,這是“反剽竊”軟件的一個弱點,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方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我和一些專家也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至于大學生抄襲論文屢禁不止的原因,沈陽認為有三。一是目前大學生正處于四處求職的階段,巨大的就業(yè)壓力使他們無暇顧及論文的寫作;二是許多學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遇到挫折,從而對自己大學四年的學習產(chǎn)生懷疑,沒有動力再去進行論文的寫作;三是部分年輕人存在逆反心理,他們認為能夠成功通過“反剽竊” 軟件是一件富有娛樂性的事情,覺得好玩。談到根治“論文抄襲”,沈陽強烈建議取消非研究性的專科生、本科生畢業(yè)論文答辯,改用實習報告等其他形式,“這樣一來,社會上對論文的需求就降低了很多,一些不需要繼續(xù)深造的大學生們也可以擺脫論文之苦。”
◇ 最牛連環(huán)抄襲門
上周,有媒體報道,一篇上世紀90年代發(fā)表的論文,10多年來被不同的醫(yī)生反復抄襲。署名“中大學子”的舉報者稱在接觸一款“反抄襲”軟件后,“出于好奇”,核對了一些本校老師學生的文章,發(fā)現(xiàn)存在被抄襲現(xiàn)象,甚至“抄襲率超過90%”。“中大學子”比對后發(fā)現(xiàn):廣西柳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檀德馨和浙江省平陽礬礦醫(yī)院潘芝芬,發(fā)表在《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1997年第13卷第6期的《刮宮術后宮腔粘連185例分析》一文,遭到16個單位25人的6輪抄襲,形成了一起“連環(huán)抄襲案”。據(jù)中國青年報
運用“民間四法”抄襲的論文,猶如制造蒸餾水,不會被“反抄襲”軟件發(fā)現(xiàn)異常。(長江商報記者 郭婷婷 李哲)
評論列表
查看所有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