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之家( m.airtaxifl.com):抄3000行代碼,綠壩被美國一公司索賠22億美元
北京12月7日電(記者 李云路 高星 王建華)美國加州中部地區(qū)聯邦地區(qū)法院日前否決了索尼、宏碁、明基、華碩等四家個人電腦生產商關于撤銷中國“綠壩”過濾軟件侵權訴訟的申請,該法院還駁回了上述公司對該案件應該在中國審理的要求。
今年年初,美國加州一家名為Cybersitter的軟件公司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稱“綠壩-花季護航”互聯網色情信息屏弊軟件抄襲了它的逾三千行代碼,并索賠22億美元。
列為被告的包括“綠壩”軟件的兩家開發(fā)商——北京大正和鄭州金惠,以及索尼、宏碁、明基、華碩、聯想、海爾等個人電腦生產商。
北京的法律界人士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此案的關鍵在于管轄權”,美國的法律規(guī)定是否適用于一款在中國銷售的產品。
一位不愿披露名字的劉姓律師說,按照美國法律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規(guī)定,只要案件主體違反了美國法律,侵犯了美方某實體的利益,那么此案在美國審理就不存在法律上的錯誤。劉任職于北京市一家以知識產權案件為主營業(yè)務的涉外律師事務所。
但劉同時表示,不論涉案的“綠壩”軟件的下載所在地、下載服務器所在地,還是軟件開發(fā)商、軟件用戶,都是在中國境內,因此從司法管轄上不一定在美國打這場官司,由中國法院審理更合情合理。
美國法院堅決不放棄審理此案可謂“用心良苦”?梢韵胂,如果中國許多當事人被迫到美國應訴,除了要支付高昂的律師費用和訴訟費用,在語言溝通、法律規(guī)定和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也存諸多障礙,它們不利于中國當事人利益的保護。
北京的法律人士認為,22億美元的索賠金額在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案例中不僅數額巨大同時也不合理,因為“綠壩”軟件在推廣過程中一直是免費供社會使用,推廣商及企業(yè)并非以盈利為目的。
2008年1月原中國信息產業(yè)部下發(fā)通知,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綠色上網過濾軟件。2008年5月中國工信部發(fā)布公告稱,鄭州金惠和北京大正提供的“綠壩”軟件中標。工信部表示,將出資4179萬元購買該軟件一年的使用權,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
北京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官對新華社記者說,基于“綠壩”軟件的官方背景,數額如此巨大的索賠案的背后,不排除原告另有企圖的嫌疑。
劉姓律師也表示,依照他多年從事涉外知識產權案例的經驗,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往往要耗時很多年,律師費用可用“天價”形容,像“綠壩”這樣有特殊背景的軟件往往很早就被外國企業(yè)盯上了。
圍繞“綠壩”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的爭議源自去年6月美國密歇根大學發(fā)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強調“綠壩”中的部分代碼存在侵權。
鄭州金惠總經理張晨民曾表示,“綠壩”與Cybersitter的黑名單地址庫確有類似之處,但“綠壩”絕對不存在盜竊代碼的行為。
“所有上網過濾軟件都會對這些世界上知名的色情網址進行屏蔽,不能因此說我們盜取了他們的軟件代碼。”張晨民說。
“綠壩”的另一大開發(fā)商北京大正的所有技術應用都基本是基于HNC,而這個理論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已經誕生并成為研究課題,2000年獲得《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隨后申請了專利。
北京的那名法官認為,美國法院的做法單從法理而言其實是歐美國家近年來慣用的“長臂管轄權”的體現。
“長臂管轄權”是美國民事訴訟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當被告的住所不在法院地州,但和該州有某種最低聯系,而且所提權利要求的產生和這種聯系有關時,就該項權利要求而言,該州對于該被告具有屬人管轄權,可以在州外對被告發(fā)出傳票。
2003年,美國思科系統(tǒng)有限公司就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及其美國子公司侵犯思科知識產權問題向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區(qū)聯邦法院提起法律訴訟,其揮舞的就是美國“長臂管轄權”的大棒。
“‘長臂管轄權’由于威脅到他國的管轄主權,一直受到其他國家的抨擊。”北京的這位法官說。
劉姓律師建議,由于知識產權是一種極具地域性的權利,當中國企業(yè)作為被告而被迫到美國州法院應訴時,可以就具體情形對其“長臂管轄權”進行抗辯。
“由于美國各州法院對未直接在法院地州銷售產品的外國制造商、經銷商一般不行使管轄權,中國企業(yè)可以就自己與美國市場沒有發(fā)生直接關系為由來抗辯該州的管轄權。”他說。
“綠壩”軟件旨在過濾色情內容,確保中國青少年安全上網、免受其害。但這款軟件的推出,令西方的一些人權組織和政治人士“感到不安”,他們認為,“綠壩”可能被中國政府當作控制上網、過濾政治敏感話題和反對意見的新工具。
“綠壩”軟件推出后,受到中國許多學生和家長的歡迎。“現在,色情交友網站太多了,有了這個軟件的屏蔽能讓我們放心些。”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第一小學的學生家長李菁說。
北京的那名法官表示,美國法院堅持審理此案也流露出其對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不信任,其實這是完全忽視事實的。
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今年10月會見美國司法部長霍爾德時表示,中國已建立了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并將知識產權保護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
目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已形成行政執(zhí)法與刑事司法雙軌并行,權利人維權、行業(yè)自律、中介服務和社會監(jiān)督融為一體的知識產權管理和執(zhí)法體系。
自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面臨的知識產權國際環(huán)境越來越嚴峻。從2002年至2006年,全國法院共審結涉外知識產權糾紛引發(fā)的經濟賠償累計超過10億美元。
曹建明表示,對于涉外知識產權案件,中國將始終堅持依法公正審判和平等保護原則,確保知識產權審判的獨立性和中立性。
負責境內所有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和國家專利復審委員會所涉及的專利和商標案件的北京第一中級法院,已成為境內受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最多的法院。該院日前發(fā)布的報告稱,在近五年審結的涉外知識產權案件中,外方勝訴高達55%以上。
中國官方說,一場旨在保護軟件、游戲、文字、影視等著作正版問題的知識產權保護行動將于今年年底在全國展開,此次行動首先要求從中央到地方各省、市、縣,以及各大、中小企業(yè)使用正版軟件,同時加大執(zhí)法和市場監(jiān)督力度。
中國工信部發(fā)布的數據說,2009年中國計算機操作軟件預裝數已達4023萬套,正版率為98.02%。
評論列表
查看所有 條評論